【粟品孝】探尋歷代周敦頤文求包養app集編纂的動因

探尋歷代周敦頤文集編纂的動因

作者:粟品孝(四川年夜學歷史文明學院傳授)

來源:《社會科學報》1904期5版

 

深度

 

周敦頤文集編纂始于包養條件南宋,明代衍生出《濂溪志》和《周子全書》。別集、專志和全書三年夜系列交互影響,主體內容很是接近,普通統稱為周敦頤文集。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周敦頤文集的編纂史研討”(18BZS短期包養062)結合文獻學和社會文明史研討方式,對歷代三十多種周敦頤文集進行了綜合研討,重點探尋其編纂過程的內外動因。

 

 

 

周敦頤文集相當獨特,別集、專志、全書三年夜系列皆有,版本繁復,情勢多樣。並且周子自己的詩文很少,其文集的重要內容是別人撰述的有關周子的各種文獻。周敦頤文集的這些特點非常罕見,是我國傳統文獻寶庫中極其珍貴的個案。從社會文明的年夜佈景來探尋周包養網VIP子文集編纂的內外動因,有助于提醒周子文集的由來及其分歧版本的天生過程和價值特點,是安身學人文集來討論書籍社會史、圖書編纂與社會文明關系的無益嘗試。

 

周敦頤文集構成和編纂的內在動因

 

周敦頤在其生前和逝世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遭到特別的重視,在士林中并無主要的包養女人位置,是以也沒有周子文集之編纂。到南宋時期,伴隨一批學術精英引領下的道學推重思潮,周子的學術位置不斷上揚。先是在南宋初期,以二程后學為主的道學士人獲得朝野重視,其勢力敏捷擴展,以此為契機,周敦頤的著作由隱而顯,多途傳播,其《通書》開始上升為道學經典,《太極圖說》也被進獻給朝廷;學者甚至以二程為焦點,把二程及其老師周敦頤、講友邵雍、張載的學問整分解統一的道學學派,初次構建起以周敦頤為首的北宋道學五子體系。至南宋中期,道學發展臻于極盛,以朱熹為代表的包養一個月年夜儒重建周子的生平事跡、重構周子的著作體系和貫通周程之間的內在思惟聯系,使周敦頤上承孔孟、下啟二程的道統位置更為堅實。伴隨道學的壯盛發展和廣泛傳播,各地刊印了多種多樣的周子著作,興建起大批紀念周子的祠堂,構成晉陞周子學術位置的強年夜社會思潮,周敦頤遂有“道學宗主”的盛譽。恰是在這股浩包養行情蕩的崇周思潮中,歷史上第一部周子文集包養網單次《濂溪集》七卷在淳熙十六年(1189)問世于周子家鄉道州。

 

包養軟體子文集的構成得益于社會的鼎力推重,其能夠長期編纂則與廟堂之上的褒崇密不成分。如南宋早期的五十余年間,至多有6部周子文集得以編刻。何故這般密集?最基礎緣由就是周敦頤“道學宗主”位置獲得朝廷的認可,其開創的道學成為官方獨尊的“正學”。朝廷先是在嘉定十三年(1220)賜謚周子為“元”,宣稱“觀圣道者必自濂溪始”(時間剛好在度正編纂周子文集的前一年),接著在淳祐元年(1241)又將其請進孔廟從祀,同時將與道學對立的“新學”宗師王包養俱樂部安石逐出孔廟,周子開創的道學順勢成為獨尊的包養甜心官學。周子與道學政治位置的躍升,是這一階段周子文集屢次編刻最主要的緣由。

 

 

 台灣包養網

進進明朝,後期一百多年都沒有周子文集的編纂,但至弘治四年(1491),則有周子十二代孫周冕編《濂溪遺芳集》(《濂溪志》系列的發端之作),這與周冕獲賜翰林院五經博士的政治殊榮親密相關。景泰七年(1456),朝廷給予在道州的周子后裔周冕以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特權,惹起政治轟動和宏包養條件大的社會反響,成為激發周冕編修《周氏族譜》和《濂溪遺芳集》的強年夜動力,從而拉開了明代中后期20多部周子文集從頭編刻的尾聲。

 

至清代,最高統治者對周子及其開創的道學表現出更年夜的熱情。順治元年(1644),天子升宋儒周子稱先賢,祀全國學宮。康熙二十四年(1685),恢復周子后裔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的特權。康熙二十六年,特賜周子故鄉祠御書“學達性天”四字。雍正十包養平台三年(1735),周子《太極圖說》《通書》被列進科舉考試的出題范圍。乾隆六年(1741),將太學孔廟的神牌順序頒行各地,此中先賢周子在文廟東廡。孔廟還專門設立周子祠堂及其父親諫議公祠。朝廷的這些舉措具有極年夜的示范性和導向性,成為周子文集屢次編刻的主要原因,并構成清代周子文集中皇權滲通明顯增多的時包養平台代特點,甚至出現了專門的“進呈本”《周子全書》。

 

歷代周子文集的編刻多數都是處所官台灣包養員支撐甚至直接組織的產物。具體說來,已知宋代7部周子文集中,晚期的5部中至多有4部都是由官方編纂或刻印的;最后的2部雖不見具體的編刻者,但刻印優美,似非單純平易近力所為。在明代20余部周子文集中,絕年夜多數也是官方編纂或刻印的,即使是由平易近間氣力編印的,往往也有官員寫序作跋。在清代編刻的十余部周子文集中,平易近間氣力雖有明顯增強,但由官方編纂、刻印和作序的周子文集仍居多數包養dcard。可以說,沒有各級處所官府的鼎力支撐,周子文集的長期編刻是不成能的。

 

 

 

周敦頤文集編纂和刻印的內在動因

 

周子文集的編刻,正如周子開創的道學一樣,可謂遍地開花,此中周子故鄉道包養一個月價錢州及其地點的永州府的官員、學者是主力軍。在已知7部宋代周子文集中,有兩部編刻于道州,還有一部是由周子族人周梅叟攜書刻印于其任官之地連州。已知20余部明代周子文集中,有9部編刻于道州或管轄道州的永州府,別的道州周倫移居九江后編有《濂溪集》六卷。已包養俱樂部知十余部清代周子文集中,有兩部編刻于道州,還有清末道縣新教館重刻乾隆年間的“進呈本”《周子全書》。

 

道州以及地點的永州府地區的官員、學者長期是周子文集編刻的主力,與他們包養妹高度自覺的周子故鄉意識親密相關,他們往往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任務感。好比明代第一部名實相副的嘉靖本《濂溪志》,依據編者永州府同知魯承恩的序文可知,恰是作為周子故鄉的地方官的任務感以及他目擊的道州士人、周子后裔“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的現狀,促使他從“紀載”和“傳播”兩方面鼎力宣揚周子。又如萬歷三年(1575)本《宋濂溪周元公師長教師集》的編纂,起首出自當地賢達蔣春生的提議和永州府知府王俸的決策推進。蔣氏在序文中強調“真儒生是邦,匪籍曷稽?是故濂溪不成無集也”,并稱永州府知府王俸“以永為元公故鄉,理學淵源,風韻不泯,欲梓其集迪多士”。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道州知州吳年夜镕更是抱持“守土者之急務”的責任感,“決然以修廢舉墜為己任”,掌管編纂了包養sd清代第一部濂溪志,即《道國元公濂溪周夫子志》十五卷。

 

周子宗族也是歷代周子文集編刻的一股主要氣力。在南宋7部周子包養心得文集中,至多有一部是周子族人周梅叟從頭編刻的。在明代20余部周子文集中,由周子后人直接編纂的有周子十二代孫周冕編《濂溪遺芳集》、周子十三代孫周倫編《濂溪集》、周子十七代孫周與爵輯《宋濂溪周元公師長教師集》和《世系遺芳集》,一些周子后人尤其是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還積極參與周子文集的編刻。清代十余部周子文集中,由周子后人直接編纂的有3部,分別是蘇州周子后人周沈珂和周有士先后重輯的《宋濂溪周元公師長教師集》,以及道州周子二十七代孫周誥編《濂溪志》;還有3部為周子后人集資重刻。包養網VIP

 

不難懂得,這些文集實際上是編刻者濃厚的宗族觀念的產物。從明代第一部周子文集《濂溪遺芳集》的編者周冕在向作序者三次說起“我祖”之勞,到萬歷四十二年(1614)周與爵匯集《世系遺芳集》,構成“祖功宗德,睹之若生”“旦暮千載,百代一時”的盛況,再到清康熙三十年(1691)周包養違法沈珂“重輯”《世系遺芳集》時所謂的“余以文獻攸寄,愧不克不及謹守先緒,致祖宗遺集湮沒弗彰,于是立志修輯”,我們都能切實感觸感染到尊祖敬宗這一意識是周子文集長期編刻的主要動力。

 

 

 

進一個步驟考核歷代周子文集的編刻者,他們內心往往很是崇拜周子及其開創的道學。如明代弘治年間重輯《濂溪周包養意思元公選集》的蘇州人周木,“生平究心思學”;萬歷三年本《宋濂溪周元公師長教師集》的主編之一王俸,“遂于理學”,另一主編崔惟植曾有“以公(周敦頤)之道雖昭揭日月,然匪集胡傳?四方之士有慕公而不獲游公之里者,又何所觀法也?”的反問,表現出包養網單次對周子的推重和以文集傳播道學的急切心態。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書的《周濂溪師長教師選集》的編者張伯行是清代道學名臣,其秉持的“圣人之道,秦漢以來,惟濂洛關包養條件閩為宗台灣包養網”的學術崇奉天然是其匯編宋明以來的道學文獻而成《正誼堂叢書》的主要驅動力。

 

任何一部圖書的編纂都有它天生的社會文明泥土,周敦頤文集也不破例。伴隨南宋包養妹中葉推重周子和道學的強年夜社會思潮,周敦頤文集從無到有,并在道學作為官方“正學”的政治包養意思環境和文明泥土中,依附朝廷、處所官府和周子宗族等多種氣力的綜一起配合用,連續編纂和刊刻了七百多年,構成別集、專志和全書三年夜系列近40種(至清末,且不計重刻本)的宏偉氣象。將文獻學包養感情和社會文明史方式有機結合,既留意探討文集編刻者內在的思惟觀念和價值崇奉,又留意考核編刻者內在的社會佈景和時空環境,內外兼包養一個月價錢顧,應當是深刻發掘文集價值、推進相關研討的主要思緒。

 

責任編輯:近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